聲發于口便成了字、詞、句、話,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擁有自己獨特的溝通語言去表達自己想法、分享自我。信息數據膨脹爆發的互聯網時代,不僅讓我們成為自由的表達者,更使我們成為有心的傾聽者。
科室老師們剛剛擺完次日長囑藥物,白熾燈的燈光下的治療室與對面和煦陽光上的病室形成了強烈的冷暖對比,我側身在門旁正感受著這份光影變化。卷發阿姨在走廊上慢慢地散步,瞧著我們對視后,她樂呵呵地笑著說“小美女,幫我敷個中藥”,中氣十足的聲音與卷發阿姨直爽率真的個性很相配,很難想象到她是一位身患疾病的人。三言兩語間,我們便打開了話匣子,“你們這里拿快遞的豐巢在哪里?””豐巢在做核酸檢測房子的后面,阿姨你還會網購啊!”卷發阿姨謙虛地說自己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一遍笑著跟我們展示自己會使用網絡通訊、網購、游戲、短視頻拍攝、市民服務等,我們不禁贊嘆她是個“小年輕”,卷發阿姨與我們聊起她對新興事物的學習過程,此刻她神采奕奕的面貌神態很難讓人聯想到她前幾次住院時被身體不適癥狀束縛的模樣。他們在醫院里扮演著患者的社會角色,但患者想表達的不僅僅只是身為患者的話語,他們是父母、是孩童、是朋友,是有了交集的陌生人,每一種角色的信息流都不能因環境變化而受到忽視。陽光強烈時可以闖進治療室的門框,白熾燈深夜里也可以輻射至病室地面,位移變化的不止是光影,也是我們與患者之間的情誼。
“葉××,你這回來狀態不錯啊,在家吃的怎么樣?”帶教老師的笑聲將我的目光牽拉至病區大門前,我遠遠地觀察到他的面色確實比之前紅潤,在他一旁忙前忙后的妻子眼里溢滿了喜悅,是啊,他們身邊的一切正在慢慢變好。葉先生之前出現過消化道潰瘍,曾經置入胃管、輸血、心電監護,住院期間反復高熱,但現在的他可以自己行走,品嘗一下人間的煙火氣。我不禁回想起他從腸外營養轉經口進食的時期,也許是胃部長時間未有食物進入,惡心、嘔吐癥狀時常發生,他的妻子因為擔心他的身體,每每遇到護士細心詢問如何緩解他身體的不適感。在做好充足的知識儲備下,我們對患者進行了全面的健康指導,我內心對健康教育后續效果持懷疑態度,但三四天后他的妻子同我聊起他的癥狀緩解了許多,平時的食物種類也增加了一些。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述所學相關疾病的護理知識,而他們認真傾聽我們的話并悉心照料自己,病情好轉的這份欣喜從他們的臉上傳染到我們心里。
在腫醫的病區內有名為醫護與患者兩股信息流,他們交匯成了點,在來來往往的數據流中,希望我們能夠用腦、用心去傾訴與傾聽,在人間留下愛與希望的痕跡,描繪生活的百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