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發布:肺癌依然高居發病率與死亡率榜首
會上,湖北省癌癥中心主任、湖北省腫瘤醫院院長魏少忠就湖北省腫瘤登記地區2021年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流行情況進行數據發布。
2021年,湖北省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率為329.62/10萬,其中城市地區發病率為362.54/10萬,農村地區為293.30/10萬。發病前5位分別是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和肝癌。從年齡上看,35歲以后發病率明顯上升。從性別來看,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35歲以后男性發病率首位是肺癌;35歲-64歲女性發病率首位是甲狀腺癌,65歲以上女性,發病率首位為肺癌。
2021年,湖北省腫瘤登記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83.59/10萬,其中城市地區死亡率為183.38/10萬,農村地區為183.83/10萬。死亡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從年齡上看,50歲以后死亡率明顯上升,35歲以后,男女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一的均為肺癌。
魏少忠表示,在“323”攻堅癌癥防治行動的大力推動下,湖北省腫瘤登記已經實現全覆蓋,未來腫瘤登記工作的重點是落實腫瘤登記報告制度,規范數據上報流程,切實提升數據質量,為癌癥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癌癥防治效果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和精準的數據支撐。
數據解讀:甲狀腺癌發病率顯著升高
湖北省腫瘤醫院甲狀腺癌首席專家朱又華介紹,此次發布的數據顯示,甲狀腺癌發病率首次排到了第三位,有明顯躍升。從高發病種的排序來看,2018、2019、2020三個年度,甲狀腺癌全人群發病率分別排在第六、第五、第五的位置,2021年上升到第三位,反映出全省甲狀腺癌發病率持續升高的趨勢,這可能跟診斷技術的進步、篩查的普及,現代人生活方式(如抽煙、肥胖、不合理飲食習慣、長期處于高壓狀態等)及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相關。
對于如何做好甲狀腺癌的預防,朱又華給出四點建議。
一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早睡早起、戒煙限酒、適量運動,維持身心愉悅。
二是維持適量的碘攝入。湖北地區普遍碘缺乏,建議普通人群平時選用加碘鹽,或者多吃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等;對于甲亢或甲減等甲狀腺疾病患者,建議遵醫囑治療和飲食。
三是減少電離輻射暴露。對于從事輻射相關職業的特殊人群如礦工、放射醫務人員,建議加強職業防護,盡量避免頭頸部放射線照射。
深度解讀:早癌篩查覆蓋面有待擴大
腫瘤監測數據顯示,全省年均新增癌癥病例近18萬例,死亡約10萬例,癌癥死亡依然是全省居民死因之首。湖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吳新紅強調,早癌篩查是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徑,希望更多群眾能主動參與到其中。
吳新紅介紹,“323”攻堅癌癥防治行動啟動以來,我省癌癥篩查主要通過實施國家癌癥早診早治項目來完成,即在部分城市地區開展肺癌、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等常見癌種的聯合篩查,在部分農村地區開展肺癌、肝癌、結直腸癌和上消化道癌等單病種的組織性篩查以及上消化道癌的機會性篩查。據統計,2021—2024年,全省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共篩查10.6萬人,檢出陽性病例4122人;農村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共篩查17.5萬人,檢出陽性病例1142人;上消化道癌機會性篩查(指在常規診療過程中,根據患者個體情況,主動發現潛在健康問題的篩查方式)共篩查83.5萬人,陽性病例11292人。除此以外,婦女“兩癌”篩查項目已覆蓋全省。
雖然4年來癌癥篩查成效顯著,較好地提升了癌癥早診率,但相對全省5800多萬的總人口來說,篩查的覆蓋面仍十分有限。2024年下半年,湖北省癌癥中心組織開展了一項“癌癥篩查覆蓋率調查”,在全省10個地區抽樣調查了5148人,其中7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需要癌癥篩查,但是5年內從未做過任何一項癌癥篩查相關體檢項目的占比卻高達33%,可見如果僅靠現有篩查項目,無法使更多的人獲益。
接下來,我省計劃在已經開展的上消化道癌機會性篩查的基礎上,加強其他重點癌種的機會性篩查。4月份,湖北省癌癥中心將與洪山區衛健局簽訂共建協議,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全區2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中國居民癌癥防控行動”,以此探索更好的免費篩查與機會性篩查相結合的模式,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篩查,時機成熟再進行全面推廣,從而高質量地推進全省癌癥綜合防治,切實降低癌癥疾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