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陳健主任團隊成功為一位72歲老人施行高難度手術,切除了口腔和頸部巨大血管瘤并同期完成皮瓣修復,還切除了合并的舌癌,幫助老人重獲新生。2月28日,老人順利出院。
據悉,這位患者何先生是安徽人,從小舌頭上就長有小包塊。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包塊慢慢長大,逐漸從舌頭蔓延到口底,后來又長到了頸部。這不僅讓他外貌產生明顯畸形,更讓他說話口齒不清,也影響了日常生活和社交。但由于從小如此,他也一直沒到醫院問診。今年春節前夕,他開始出現明顯的吞咽困難,同時舌面有潰破且疼痛,導致他幾乎難以吃飯喝水,人也明顯消瘦下來。
由于血管瘤血供豐富,稍有不慎就會大出血,因此臨床上一般使用介入栓塞治療的方法來縮小腫瘤。但是該患者已經出現破潰疼痛,有惡變可能,栓塞治療也許會加重破潰、延誤病情,所以綜合評估下,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法。只是患者血管瘤較大,還侵犯了周圍組織,術中出血風險特別大,加之患者年事較高、心肺功能弱、免疫力低下、手術耐受性也差,導致整體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面對棘手的情況,陳健迅速召集重癥醫學科、麻醉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通過細致入微的評估和反復斟酌,精心為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周全且個性化的手術方案,確保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手術創傷、保障患者的安全。
2月14日,在麻醉科手術室的緊密配合下,陳健帶隊手術。術中,醫生團隊切開患者下頜骨,然后在顯微鏡下全神貫注操作,精心分離并切除血管瘤和舌面潰破組織;腫瘤切除后,醫生團隊又快速從患者大腿前側切取合適大小的帶血供皮瓣,并通過顯微鏡下的血管吻合技術,將皮瓣精準地移植到口腔、頸部的缺損部位;最后再通過鈦板固定住下頜骨。整臺手術歷時6小時,術中出血量少,沒有傷及周圍正常組織以及重要血管和神經。
術后,患者進入重癥監護病房,醫護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時刻關注皮瓣血運情況,精心管理呼吸道和口腔衛生,還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醫護團隊還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皮瓣壞死以及吞咽和言語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預防與處理方案。在醫護團隊的細心照護下,移植皮瓣順利存活,缺損組織得以修復,患者逐步恢復飲食并康復,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提升。病檢結果顯示,其巨大腫瘤為良性血管瘤,舌面破潰組織為舌癌,后續需補充放射治療。
陳健介紹,血管瘤一般是由胚胎期間的成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腫瘤,可發生于全身各處,發生于口腔頜面部血管瘤約占60%。他提醒廣大群眾,若發現皮膚表面有稍隆起的鮮紅、暗紅、青紅、紫紅色斑塊與結節,或高高隆起呈念珠狀或蚯蚓狀的包塊,需警惕血管瘤,雖然血管瘤大多是良性,但是如果持續長大,則建議及時就醫處理,以防瘤體過大而影響正常生活,甚至造成更大的身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