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湖北省腫瘤醫院胸外科王勝主任團隊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劉義樹主任團隊成功為一位肺部腫瘤患者實施了無管化(Tubeless)胸腔鏡手術。術后患者狀態良好,并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有說有笑地走回病房,打破了傳統全麻手術后需要6到8小時平臥恢復的常規。
2周前,63歲的劉師傅(化名)因體檢發現右肺上葉結節,遂來到湖北省腫瘤醫院門診就診。經過詳細的檢查,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影像學表現及既往病史等綜合評估,王勝主任團隊決定為其實施手術治療。術前,胸外科和麻醉科手術室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準備,最終確定了采用Tubeless胸腔鏡手術方案。手術全程耗時1個多小時,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劉師傅在術后即刻清醒,不僅沒有明顯不適,而且行動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甚至還能自行走回病房。
“術后感覺非常好,沒有明顯不適,可以自己走回去”,劉師傅輕松的話語引來周圍病友們說笑,“別人動手術是闖關,你開刀像遛彎!”術后當天,他已開始自主進食,目前各項指標恢復良好。
據悉,Tubeless胸腔鏡手術遵循加速康復外科(ERAS)的理念,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的一種全身麻醉技術,以喉罩代替傳統的雙腔氣管導管,同時保留患者自主呼吸,能有效減少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所帶來的氣道損傷和壓力性肺損傷。術中基本不使用肌肉松弛藥,大大減少了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從而顯著降低了術后惡心嘔吐、呼吸遺忘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特別是對于不能使用肌松藥的重癥肌無力患者、單肺通氣不能滿足氧合的患者及對聲帶保護有高要求的特殊患者提供了更好、更安全的選擇。此外,術中無需放置導尿管,術后不留置或只下一個細胸管,減輕了患者術后疼痛與不適,將創傷降到最低,實現了胸外科手術“整體微創”的目標。
同時,Tubeless技術能夠縮短患者術后蘇醒時間,使其更早下床活動及進食,有效降低了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加速術后康復進程,縮短了住院時間。然而,這種手術方式對麻醉處理的要求較高,需要麻醉醫師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術中應對處理技巧。
為此,王勝主任牽頭向國內Tubeless技術摸索和推廣經驗最豐富的何建行團隊進行了系統性的學習,旨在為該技術的安全實施提供最大保障。今年9月,王勝主任團隊與劉義樹主任團隊吳遠波教授、陳理文醫生專程赴廣州參加了“沉浸式Tubeless手術大師培訓班”并順利結業,現已為醫院二十多例胸部手術患者提供圍手術期的極致微創手術體驗。
王勝介紹,胸外科手術技術復雜,并發癥較多,強調圍手術期的全程管理,對相關團隊人員在術前體能優化、術中個性化操作、術后康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ubeless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湖北省腫瘤醫院胸外科邁向了“精細化”“無管化”“微創化”的新臺階,同時精準協作的麻醉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也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細舒適的就醫體驗。未來,醫院將不斷優化肺癌的診療與護理方式,竭誠為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